美股投資者現在上車FAANG還來得及嗎?
2020年,國內刮起的“價值投資”之風隨著茅臺股價一路走低已經式微,市場重新回到了題材的老路上。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FAANG”等大型科技公司仍然延續著上漲的勢頭。每位投資者都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它們的估值過高了嗎?
在GuruFocus作者Rupert看來,盡管科技股在過去10年已經“漲到飛起”,不過如果用一些估值方式去計算內在價值,一些公司科技仍然顯得相當便宜。當然,科技行業存在著不少甚至不小的泡沫,但我們不能把科技股全都用“高估值”一棒子打死。
舉例來說,如果使用巴菲特最喜愛的自由現金流貼現估值法,我們可以得出蘋果股票被低估了的結論。Rupert使用 4% 的貼現率和 5% 的長期自由現金流增長率計算了蘋果的估值,結果顯示蘋果的內在價值為113.17美元,低于當前股價。但目前市場上10年期的國債利率僅為 1.2%,人們會認為2%或3%的貼現率可能更貼合實際。如果我們使用3%的貼現率和10%的長期自由現金流增長率,Gurufocus DCF計算器表明該股票的公允價值為178.72美元。這比當前價格溢價近23%。

蘋果公司現金流折現模型計算器,點擊閱讀原文試用
事實上,蘋果近10年的每股年化自由現金流增長率達到驚人的16.2%,因此實際的內在價值或許比我們上數計算的結果還要高出一截。在3%貼現率和10%的長期增長率假設下,DCF 計算器計算出的結果表明Facebook的每股內在價值可能為472.16美元,比當前水平高出34%,而微軟的內在價值則和當前股價相近,為281.55美元。

Facebook公司現金流折現模型計算器,價值大師網
?

微軟公司現金流折現模型計算器,價值大師網
這一假設下最大的風險是:這些科技公司還能保持住10%甚至以上的增長率嗎?
Rupert認為,巴菲特的“護城河理論”可以證明這些公司可以繼續保持高增長。所有這些公司都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高利潤率和投資資本回報率。

美股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對比,價值大師網
他們還受益于網絡效應,客戶相對黏性很強。在美國隨便問一個蘋果用戶,他們會告訴你下一臺手機“幾乎不可能”是其他品牌。你也很難想象,美國人不刷Facebook(及其旗下產品instagram)或者不用微軟系統辦公的場面。這些競爭優勢使大部分投資者堅信這三家公司都能維持兩位數的自由現金流增長率。另一個對估值產生影響的潛在風險就是利率。目前的利率非常低,如果利率在未來幾年開始上漲,則需要重新審視那些負債過多的科技股,以及在他們身上所使用的估值模型。盡管這些科技公司在過去兩年內中已經取得了相當優異的回報,但股價似乎仍被低估。
您覺得當下購買科技股是個明智的決定嗎?后臺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