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價值投資策略為何沒落?
每一位價值投資者想必都對深度價值投資策略耳熟能詳。
深度價值投資策略是巴菲特起家的基礎,而巴菲特則是從格雷厄姆處學到的這一投資理念。該投資理念的核心是:購買股價遠低于資產凈值的股票。

格雷厄姆特價股票榜單的部分股票,圖源價值大師中文站
這不是格雷厄姆提出的唯一投資策略,但這是他最著名的策略。而且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有效的,巴菲特并不是唯一一個采用這種方法發了大財的投資者。其他投資者,如沃爾特·施洛斯、里克·格林和查理·芒格也按照這一策略,創造了驚艷的業績記錄。
但現在,這種投資策略已經幾乎被扔進了故紙堆。很少有(如果有的話)高知名度的投資者仍然遵循格雷厄姆提出的方法,尋找以明顯低于其資產價值交易的股票。雖然該觀點仍然被許多投資者所推崇,他們仍然遵循著購買以內在價值大幅折價交易的股票的原則(通常稱為安全邊際),但不可否認的是,深度價值投資風格已經風光不再。

許多價值投資者早早開始變通,從尋找“絕對低估的股票”轉向尋找與增長潛力相比顯得便宜的股票。這是巴菲特自己推廣的方法。此外,更易獲得的市場信息和公司更易獲得廉價債務,都改變了游戲規則。
自格雷厄姆時代以來,深度價值投資變得更具挑戰性,原因之一是信息的傳播極大地增加了在世界各地尋找機會的價值投資者的數量。
此外,在線交易與全球市場的互通互聯也減少了此類投資機會,因為現在世界各地的任何投資者只要點擊一下按鈕就可以買到股票。在格雷厄姆的時代,價值投資者不得不去做額外的跑腿工作,敲開一扇又一扇門議價,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缺乏效率的交易給那些有能力并愿意額外跑腿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深度價值投資失寵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現在有形資產產生回報的效率在下降。對于數字經濟中的公司來說,智力和無形資產往往更有價值和生產力。然而,對這些資產進行估值通常比船舶和工廠等有形資產要困難得多。事實上,對于知識產權價值多少的問題,并沒有正確的答案。一艘二手船,別人愿意出多少錢,它就值多少錢。但一個專利,或一個核心員工的價值非常難以計量。

還有一個讓格雷厄姆策略過時的原因,是他的投資組合中經常擁有大量的優先股和債券。這些資產往往比普通股票有更明確的固定回報結構。
不幸的是,自20世紀初以來,優先股確實已經不再受到青睞。然而,在債券市場上仍有獲利的機會。困境債務對沖基金專門從事這一領域的市場,然而這部分市場往往是個人投資者的禁區,而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除去上面提到的原因,還有許多因素導致了深度價值投資策略的衰落。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符合條件的股票減少了。目前,大多數成功的投資者都持有極度分散的股票組合,有時多達幾百只股票。而交易價格低于凈資產的美國公司遠小于這一數字。這將使我們很難復制從深度價值投資中獲得有吸引力的回報所需的那種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本文作者/譯者不持有文章中提到的股票,且近72小時內無任何買入計劃;本文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具有任何指導作用。文中圖片除非有標注外,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絡刪除。本網站及其相關通訊中的信息無意成為,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在任何情況下,價值大師網都不對任何會員、顧客或第三方因使用網站上發布的任何內容或其他材料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