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ESG資產規模有望超過41萬
2020年,全球ESG資產規模超35萬億美元,到2022年和2025年有望突破41萬億和50萬億美元--占140萬億美元的預期全球管理總資產規模的三分之一。
ESG一路從小眾走向主流乃至強制性規定,深刻改變了金融行業格局;而隨著監管者應對漂綠風險,審查將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已成為ESG資產方面的領先者,投資策略中的ESG債務和ETF正強勁增長。
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的數據,2020年的ESG資產規模逾35萬億美元,高于2018年的30.6萬億美元和2016年的22.8萬億美元,目前占全球總資產管理規模的三分之一。
假設增速為15%(過去五年增速的三分之一),那么到2022年和2025年,ESG資產規模或分別突破41萬億美元和50萬億美元。
2018年之前,歐洲占全球ESG資產規模的一半以上,但美國后來居上,過去兩年的增速超過40%,目前占據主導地位。即使增速減半,美國的ESG資產規模在2022年也應能突破20萬億美元。
2021年,ESG ETF的累計資金流入量超過牛市情景分析的1,210億美元,其中上半年的資金流入量即超過750億美元。
而且這一增速不見放緩,ESG ETF的投資規模已連續增長38個月以上,2021年1月的資金流入更是創下新高,約205億美元,打破了2020年12月175億美元的月度資金流入記錄。
實際上,在ESG投資事實上其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一、企業意識到他們有責任解決日益嚴重的社會和環境的問題。
二、學者們圍繞著這一主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三、評級機構、指數提供商、數據公司、顧問和其他金融機構急于創造ESG相關產品,強調企業和投資者可以由此獲得出色的財務表現并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積極影響,最終獲得雙贏。
四、投資者和其他人慢慢認識到,按照目前實行的ESG投資,不太可能導致財務表現出色,于是大多數人轉而不關心對全球環境的影響。
五、重新認識到ESG投資的機會和不足,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社會和環境挑戰。目前大多數國家還處于第三階段后期,正在向第四階段邁進。
ESG投資,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發展非常廣泛。2021年9月底,unpri簽署的機構達到3000多家,全球ESG相關資金管理規模達到120多萬億美元。其中發達國家占比82%,僅美國占比達5成,在發達國家ESG已經是大家都認同的一種概念。
并且根據GSIA(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統計,2020年美國、歐盟ESG產品規模分別為120170億美元、170810億美元,占當地總管理資產的48%和34%。(來自中信證券的研究)。
到去年的10月份,中國也簽署unpri的機構就達到了68家。自2017年至今,國內ESG產品規模和數量呈逐年上漲的態勢。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國內ESG存續產品共1014只。ESG 產品凈值總規模達到17,879億元人民幣。國內泛ESG概念的基金數量達到了145只,管理的規模接近了1700億元,都是非常不錯的數據。
而ESG目前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例如新能源車、光伏等行業在發展早期都有大量補貼或稅收減免。
雖然目前補貼退坡,各地方政府在引進企業方面也會有包括優先引進項目以及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政策傾斜。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設立,當下環境友好的企業還可以通過碳排放權交易,賺到額外的收益。
二是信貸政策。對于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的、具備社會效益的項目,政府會有一些信貸上的傾斜。例如環保,各地會有利率比傳統債券要低一些的綠色債券等工具,用來支持環保做得好的企業。
三、從風險控制上看,滬深300ESG指數編制過程中剔除的個股的平均違規次數明顯要高于滬深300ESG成份股,說明ESG高評分的企業違規可能性更小。
這些具體的,我們可以體現到凈資產收益率ROE上,據相關數據顯示滬深300ESG指數在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的平均ROE分別為10.90%、9.03%,均高于滬深300的10.79%、8.88%,也高于中證500、中證1000等主流寬基,說明ESG高評分企業的盈利能力優于ESG低評分企業,剔除ESG低評分成份股后指數平均收益率得到提升。
而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ESG公司的表現較一般公司更好,所以ESG投資對于機構投資來說可謂是一個重要的未來的發展方向。
*該作者的觀點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價值大師中文站認可其投資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價值大師網都不對任何會員、顧客或第三方因使用網站上發布的任何內容或其他材料負責。本網站及網站發布的相關通訊中的信息無意成為,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本網站上的信息不以任何方式保證其完整性、準確性或任何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