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ESG發展啟示
概述
從ESG概念在中國從萌芽到興起的發展過程來看,ESG概念與國際概念的最大區別在于實施主體。
近日西部證券宏觀團隊發布ESG研報《海外ESG基金投資案例之日本篇》,文中稱,日本ESG基金投資的特征為策略選擇上,日本的基金更青睞于ESG整合,分析ESG因素對原有企業估值模型的影響,對原模型進行改善;直接設置篩選條件、企業ESG表現必須達到特定標準才能入圍投資組合的情況較少。
日本ESG基金投資主題較為多元化。在2020年10月首次提出2050碳中和目標,2021年5月將這一目標寫進法律;三井住友資管、大和資管、野村資管分別于2021年3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成立了名稱中帶有“碳中和”一詞的碳中和主題基金。
此外,在3月29日,SK電訊、韓國電信和LG U+同意設立400億韓元(C114注:約合3280萬美元)的基金,以幫助初創企業開發支持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價值的服務。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三家運營商指出,他們將成立一個包括每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內的咨詢委員會,以選擇有前途的初創企業并制定融資計劃。
運營商表示,該基金的目標是“積極支持在ICT領域實踐ESG管理并共同成長的公司”。
每家運營商都將向基金投入100億韓元,其余資金從外部來源籌集。
2021年,SK電訊與當地和海外組織組成了ESG韓國聯盟,14家初創企業被選為支持對象,其中6家公司吸引了總計100億韓元的投資,3家公司的商業計劃實現了商業化。
而美國ESG主動投資基金代表是PCEF,Parnassus Core Equity Fund(PCEF)成立于1992年,規模293.6億美元,是海外規模最大的ESG基金,主要投資于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管理團隊優秀、ESG表現良好的美國大盤股。
其管理公司Parnassus Investment旗下共有5只ESG基金,其中四只為股票型基金,一只為債券型基金。
在國內,ESG在2008年之前還處于起步階段。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節能減排目標。
同年,興業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中國首個綠色信貸產品。2008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的通知》。市場逐漸開始關注上市公司規模增長以外的環境和社會責任因素。
2012年,港交所發布了《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指引》,同年,銀監會啟動了《綠色信貸指引》,國內ESG進入了初步發展階段。、
2015年,港交所修訂了《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指南》,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并分階段將部分指標升級為不遵守解釋。
上市公司開始自覺、積極地披露與ESG相關的信息,并初步形成了ESG投資的發展基礎。
2018年6月,MSCI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ACWI指數和MISCI中國指數中納入了233個中國A股成分。
2019年11月27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將所有A股的總包含因子權重提高至20%。
2019年12月24日,富時羅素(FTSE Russell)宣布將進一步擴大其在亞太地區的可持續投資能力,包括擴大A股的ESG評級規模,并主要構建數據模型。
隨著國際權威ESG評級公司將注意力轉向A股上市公司,國內投資者對ESG的投資理念也越來越關注。
中國 ESG 指數和產品在 2020 年后迎來了發展的提速,然而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泛主題類產品占比較大、全主題類業績優勢不夠明顯,指數的產品跟蹤規模小、風險回報特征不穩定。
無論是建立評估體系、選擇投資策略,還是培養投資者的認知,ESG與國內市場的深度融合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ESG概念在中國從萌芽到興起的發展過程來看,ESG概念與國際概念的最大區別在于實施主體。
國外ESG投資主要由投資者需求驅動,而國內ESG的發展更依賴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因素的推動下,綠色金融已成為國內ESG發展的主要焦點。
綠色金融涵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多個領域,是投資機構投資ESG的重要目標。自2016年初以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
根據東方金城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的數據,2019年,中國發行了195只標簽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到2827.6億元,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17.47%。
隨著ESG投資理念在中國的興起,市場投資者對更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更可信的ESG評級體系的要求正在迅速提高。
然而,目前國內尚缺乏專門的ESG信息披露法律法規。上市公司披露ESG相關信息主要是自愿的,缺乏統一的框架,給評級體系的建立帶來很大困難。
其實綜合來看,海外的ESG實踐經驗對中國ESG發展有兩點啟示。
第一是需要建立合適的ESG評價標準,增強中國在全球ESG評價體系中的話語權。
第二是需要因時制宜,選擇合適的ESG投資策略。中國目前的ESG產品多為泛主題類產品,采用的策略多是可持續主題投資。
在ESG價值觀并未被廣泛接受的當下,對于大部分尚未建立起合適ESG評價體系的投資機構而言,可持續主題投資和負面篩選操作更為簡單,更適合A股投資生態,但應當注意持倉是否過度集中、排除標準是否合理等相關問題。
*該作者的觀點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價值大師中文站認可其投資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價值大師網都不對任何會員、顧客或第三方因使用網站上發布的任何內容或其他材料負責。本網站及網站發布的相關通訊中的信息無意成為,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本網站上的信息不以任何方式保證其完整性、準確性或任何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