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大漲,新能源產業鏈“漲價潮”何解?
概述
當前,由鋰電池上游原材料漲價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已傳導至產業鏈其他環節。
?
最近,新能源行業最繁忙的事情就是電動汽車的價格接連上漲,從特斯拉到比亞迪,從小鵬到理想,從零跑到五菱紅光,相當壯觀。
當前,由鋰電池上游原材料漲價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已傳導至產業鏈其他環節。
目前碳酸鋰超 50 萬元/噸,底部加起來價格漲幅 7 倍,以 523 三元正極為例,三元正極的價格從去年底部的 15 萬元/噸上漲至目前的 36.5 萬元/噸,漲幅超過 140%;電解液價格從去年底部的 4 萬元/噸漲至目前的 11 萬元/噸,漲幅超過 170%。
綜合下來,測算電池模組成本漲幅約為 40%(從 0.8 元/Wh上漲至 1.15 元/Wh);從終端看,電池模組價格累計漲幅約為 20%,漲價在 0.2 元/Wh 左右,尚有 0.2 元 /Wh 左右成本未傳導至下游,即電池環節需要再漲價約20%才能順利傳導。
在鋰電池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一年多后,碳酸鋰價格自年初以來一路飆升,最終成為壓軸稻草,將本輪鋰電池產業鏈價格博弈推向高潮。
從上游材料到中流鋰電池,再到下游電動汽車,全面的價格調整已經開始。目前的情況是什么?它會去哪里?
上游:鋰電四大主材價格“居高不下”
隨著鋰電四大主材(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價格持續攀升,“成本”也成為眾多從業者口中的高頻詞匯。
?
從鋰需求方面來看,全球電動汽車熱潮周期已經開始。鋰作為能源革命時代的“白色石油”,正從小型金屬向大型金屬升級,這從本質上決定了其需求的巨大和可持續增長。
一是鋰需求結構顯著優化。2016年,新能源領域鋰需求僅占16%,而目前已占到50%以上,且增幅顯著,對鋰需求整體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更加顯著。
第二,電動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目前,大量供應越來越多的高質量型號。
與此同時,隨著c端消費的興起,電動汽車已成為市場驅動力。因此,盡管2021年的補貼有所減少,但電車的銷量仍然實現了爆炸式增長,預計未來電車的普及率還將繼續快速增長。
第三,在碳減排的共識下,全球電動汽車形成了繁榮的共鳴。
歐洲超嚴格的減排法案迫使汽車企業電氣化,各國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加購車補貼;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后也非常重視電動汽車行業。
2021年中美和歐洲的電車市場共同實現了高增長。
這一輪鋰電上游材料價格上漲,始于2020年下半年,但由于過去兩年鋰電企業產能存在一個利用率及良品率提升的過程,因此在上游材料價格上漲初期,鋰電企業依靠自身生產效率提升、前期長單鎖定等手段可以適當消化上游材料成本壓力。
基于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漲,不同企業、不同規格的電芯綜合成本漲幅會存在一定差異,但漲幅基本在65%以上,目前磷酸鐵鋰方形電芯綜合成本超過0.78元/Wh,三元方形電芯(523)綜合成本超過0.94元/Wh。
中游:電池廠商減產
在鋰鹽和電池巨頭搶奪資源的時刻,夾在中間的正負極、電解液等電池材料公司處境艱難。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一個中間小兩頭大的格局:上游鋰鹽巨頭贛鋒、天齊都是市值超千億的公司,下游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市值過萬億。
而中間的電池材料領域,龍頭公司如天賜材料、中偉股份等市值在 600 億到 800 億,該環節還分布著大量中小廠商。
去年下半年以來,還有磷化工巨頭云天化和水泥巨頭海螺水泥等公司跨界進入這個領域。
由于集中度相對低,電池材料公司在與上游交易時處于弱勢。
?
贛鋒鋰業從 2017 年起開始與下游材料大客戶簽訂長協,長協保量不保價,每半年或一季度會調價一次。
去年下半年之后,礦場對鋰鹽公司的調價周期,從按季度變成了按月,贛鋒也把部分供貨協議的調價周期改成了按月。碳酸鋰、氫氧化鋰的成本上漲更快從礦場轉嫁到了中下游。
小型材料公司因為需求量和資金不夠,難以簽到長協,只能去市場上掃貨,供應量極不穩定。
天風證券研究顯示,如結合議價能力、采購量等對實際采購成本的影響,再疊加性能技術進步與成本漲價的對沖,綜合來看,原材料價格上漲傳導至動力電池端的成本漲幅約為20%-25%。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在產業鏈中,過高的價格似乎已引發部分抵制情緒的涌現。
下游需求:漲價對汽車銷量有干擾,但是影響并不屬于嚴重性質
通過復盤 70 年代石油危機可知,石油價格上漲導致的汽車價格上漲并未對終端銷量帶來實質性的嚴重影響。
據乘聯會數據,2 月,國內批/零售銷量分別為 31.7/27.2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89.1%/180.5%,環比分別變化為-24.1%/-22.6%,環比降幅要小于歷年2月的走勢。
受漲價影響,1 月下旬市場訂單表現疲軟,但2月表現出明顯回暖。
此輪電池材料成本上漲很可能會對需求產生一定影響,在鋰電池大幅提價的背景下,毛利率普遍偏低的電動汽車行業同樣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結果必然是跟隨漲價。但影響在可控范圍內,汽車消費更多跟居民收入趨勢呈正向關系。
總體來說,新能源汽車產業利潤單一集中在上游或終端,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只有整個產業鏈最終共同獲益、一起進步,行業才能更好的向前發展。
*該作者的觀點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價值大師中文站認可其投資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價值大師網都不對任何會員、顧客或第三方因使用網站上發布的任何內容或其他材料負責。本網站及網站發布的相關通訊中的信息無意成為,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本網站上的信息不以任何方式保證其完整性、準確性或任何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