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維的壁壘——跨學科旅行家:赫伯特·西蒙》
概述
如果你喜歡芒格,我猜你也會喜歡赫伯特·西蒙和他的自傳《Models of my life》。
引言:
2022年4月2日至6月1日,按閱讀計劃讀完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的自傳《Models of my life》。本書有中文譯本,《我生活的種種模式》。這本書可能不是特別容易閱讀,它有一點點學術,而且因為西蒙閱讀量極大極廣,書里有大量的引用。另一方面,他喜歡旅行并且可以說很多語言,所以開篇的旅記和一些其他語種的描述讓我感到陌生。但是隨著閱讀的進行,這本書越發讓我著迷。西蒙可以說是將多學科思維柵格模型在學術界運用到極致的智者。當從各個學科里獲得的認知合力的時候,會有查理·芒格所講的lollapalooza效應。打破了思維的壁壘,我看到了更豐富的世界和可能性。如果你喜歡芒格,我猜你也會喜歡西蒙和他的傳記。全文約4300字。
正文:
《查理·芒格的書單》
2019年我第一次在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年鑒》最后的書單里看到了赫伯特·西蒙(他也有個中文名字,司馬賀)的自傳《Models of my life》。我這幾年都在努力閱讀這個書單里的書。很神奇的是,這個書單的20本書里,只有一個是直接跟投資掛鉤的,即Robert Hagstrom的《The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楊天南老師有最新的譯本《巴菲特的投資組合》),其他的書目涉及科學、生物、歷史、哲學和商業傳記等等。
我不知道芒格是否按照書的重要程度為這個書單的書目排序,但我閱讀的體驗是排在前面的書對我影響確實更大。書單的前幾本我讀過的書按書單順序分別為《Deep Simplicity》(《深奧的簡潔》)《Ice Age》(《冰河時代》,我不確定有無譯本)《Models of my life》(《我生活的種種模式》)《A matter of degrees》(《迷人的溫度》)。除了西蒙的書是自傳外,其他三本書的作者們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視角分別討論了混沌,氣候變化,以及物理中的溫度這幾個課題。而剛剛讀完的西蒙的自傳,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可以說西蒙和芒格分別是學術界和投資界將多學科思維柵格模型運用到極致的智者,以至于我經常能從西蒙的文筆中看到芒格的影子。

(《窮查理年鑒》后面書單的第一頁)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西蒙在學術領域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他不僅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還獲得了圖靈獎。他開創了許多學科的先河。他在政治政策,組織管理,行為經濟學,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認知心理學,社會學等眾多看似完全不搭邊的領域都有開創性的工作。他還是以計算機和人工智能聞名世界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的創始人之一。
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履歷時,我最好奇的是:政治政策,組織管理,行為經濟學,認知心理學,人工智能和計算機之間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在我看來這些完全是八桿子打不著的學科。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

(《Models of my life》封面)?
西蒙一生致力于理解人類是如何做決策的。在這一主線的引領下,西蒙在學術的迷宮里一次次地走向了不同的分叉路口,來到(開創)了不同學科,并將不同學科融合取得了非凡的學術成就。限于篇幅,這里我只想聊聊他對行為經濟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大家經常聽到的經濟學應該是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and neoclassical ecnomonics),其基本假設是人是理性的,而理性人的決策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效能最優(utility optimization)。更早期的經濟學偏行為主義(behavioralism)。而西蒙的貢獻是提出了有限理性——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由于人腦計算能力的局限性,人們會在有限的經驗里挑選最能滿足當前條件的決策,即人類決策的最終目標不是理性最優解(optimization),而是有限理性下的最令人滿意的解(satisficing)。這一理論的提出,得益于西蒙早期為密爾沃基市政府研究財政支配方案時的經驗和觀察。他發現人在做決策的時候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新古典經濟學里的理性人假設在許多情況下并不符合實際,但可能是因為其有更高度的數學表達,因此逐漸成為經濟學的主流,西蒙對此也略顯無奈。當我看到這一段內容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芒格和他的人類誤判心理學!
雖然我并不確切的知道經濟學學術界里的傳承,但我能感受得到后期的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羅伯特·席勒(著有《非理性繁榮》并提出席勒市盈率)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人類在不確定性下的決策的研究,多多少少是西蒙有限理性的后續發展。
那么西蒙是怎么參與開創了卡內基·梅隴大學的計算機系,并走入了人工智能和認知心理等領域的呢?西蒙想要理解人類是如何做決策的,而在這一主線的引導下以及在上述有限理性的框架下,西蒙很自然地過渡到了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當時計算機技術才剛剛起步,西蒙發現計算機可以通過經驗篩選,選出最適合當下環境的決策,這個過程與腦容量有限的人類在面對復雜環境會從經驗庫里搜索出最令人滿意的決策如出一轍。西蒙最早的人工智能工作就是開發了一個AI程序,對英國哲學家羅素的《Pricipia Mathematica》里的引理進行推演,并表達出一定的“思考”和“學習”能力。比如這個程序在證明一個引理時提出了比書內給出的推演更加優化的解法。西蒙與羅素通信討論這個進展。看書的時候,這種歷史上大師之間的交流,我很喜歡。
與新古典經濟學的假設的理性人追求最優解不一樣,在有限理性的框架里,人并非完全理性,也并不一定追求最優解,而是通過已有經驗庫尋找能夠滿足當前環境的最令人滿意的解。這不就是投資決策的過程么?!
?
《沒有宏偉計劃,沒有難做的重大決定》
西蒙特別喜歡用比喻,而有兩個比喻讓我印象深刻。在本書開篇,西蒙將記憶比作迷霧,而將人生中一次次的決策比作在迷宮里遇到一次次的分叉路口。
最有意思的是,西蒙研究了一輩子人類如何做決策,他自己的人生并沒有做出什么宏大而艱難的決策,一切順勢而為。讀到這里,我立刻想到了芒格和巴菲特。他們經常講伯克希爾沒有什么總體規劃(master plan),很多決策都是順勢而為。投資,應該也要做一些容易做的決定,就像巴菲特講的要去找一尺欄桿。

(《我生活的種種模式》)
《單數和復數》
西蒙對于單數和復數的討論也非常發人深省。西蒙說自己是一位科學家(單數),但是他是一位來自很多領域的科學家(復數)。
我漸漸會發現有兩種投資者。第一種投資者信誓旦旦,言之鑿鑿,他們十分帶有攻擊性,不容別人與自己意見不一,他們的世界是單數的(很羞愧的是,在我最開始接觸股票還在學習技術分析和短線交易的幾個月里,我就是這第一種人)。第二種投資者像格雷厄姆,巴菲特和芒格一樣,一切都好像是不確定的,有很多可能性,他們的世界是復數的。
而單數和復數的區別,就好像芒格經常引述的“拿著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釘子”和多學科思維柵格模型的區別。
不知現在學校里是不是還有這樣的“鄙視鏈”,學數學的》學物理的 》學化學的》學生物的》學心理、社會科學和文學語言歷史的。好像越“硬”的學科越是高大上,越“軟”的學科越不夠“科學”。
我上學時也有這種偏見。大概是接觸了芒格的文字后才發現自己的淺薄。近年來,生物、地質、歷史哲學這些稍微軟一些的學科越來越吸引我,雖然我的學術背景偏數學、物理和科學計算。
有兩個事例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西蒙提到公共政策問題本身并不會依據學科的界限而被劃分。比如空氣質量的問題,要解決它需要涉及氣象學,物理和化學,病理學和醫學,汽車和動力工程學,經濟學和城市社會學等等。如果缺了某一個領域,你的決策很可能將是不完善的。而如果你的認知無法涵蓋這些必要的領域,那么你的決策可能會有很大的瑕疵。
我感覺投資的過程非常相似。如果投資者看不到潛在的某一種或幾種重要的風險而做出決定,那后果可能不堪設想。都說投資是認知的變現,我覺得提升認知需要芒格的多學科思維柵格。帕博來曾描述芒格每天都在努力地搭建和豐富自己的思維柵格。只有每天努力,日積硅步,讓自己的思維柵格復利增長,日后在做決策的時候,才能盡量降低某些風險被自己忽略的概率。
第二個事例是西蒙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為白宮提供空氣質量影響的咨詢并領導相關委員會的感悟。他需要調和各方面包括氣象,物理,化學,病理,汽車工程,經濟學的專家意見和成本。西蒙說,當你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那些所謂的“硬”科學(比如數學物理)也都變成了“軟”科學。硬科學只有在實驗室和象牙塔里的環境下才會出現。現實狀態的復雜度會急劇增加,而此時我們最好追求芒格所講的“寧要粗略的正確,而非精準的錯誤。”
這里的重點是面對現實。一旦面對實際問題,各方面的不確定都增加了,我無法像在實驗室里一樣控制變量了。類似的,在我面對具體投資標的的分析時,各方面已知風險的不確定性都在增加,更不論那些自己仍舊未知的風險,以及自己認為自己知道但實際并不知道的風險。這個時候,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以及適度分散才是減低負面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傷害的有效對策。(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里寫道,我們并無法消除風險,風險只會從一個人的手里轉到另一個人那。)
?
《不要給自己設置上限》
你覺得自己語言能力的上限是多少?我覺得兩種已經是我的上限了。
然而,西蒙能以二十多種語言閱讀專業文獻,并以十幾種語言進行休閑閱讀!這完全打碎了我對于語言學習的認知壁壘。
直到現在,這一段內容我依舊記憶深刻。我對于語言的學習還算是比較有興趣的。之前我也稍許接觸到一些韓文,德文和西語,但我覺得自己并沒有辦法更加深入地學習第三種語言。
西蒙對于學習語言的建議?向孩子一樣學習并且不要有羞恥心。現在,遇到不會的語言文字,我至少會去網上搜搜。雖然記不住,但是可以混個臉熟嘛!
學一個語言開一個世界的門,可想而知西蒙的多語言柵格模型為他打開了多少個廣闊的世界。
?
《閱讀和寫作》
西蒙的閱讀量是非常之大,而且涉及的范圍很廣。另一方面,西蒙也是非常能寫的。做科研的朋友就會知道,一個學術成果一般會寫成幾十頁的專業論文。西蒙不僅寫了非常多的專業論文,他的很多成果直接被寫成了一本本書!而且西蒙還會寫很多信和記錄,這也為他在穿越幾十年的記憶的迷霧而寫作這本傳記時提供了資料和基石。
?
《結語》
西蒙的一生豐富多彩,不僅是他的學術成就,而且包括他的人生智慧。我的認知水平還與西蒙相去甚遠,我也只是努力地向著大師走近了那么一小步。
近些年來,我在科研上的工作已經不再局限于博士工作的領域,投資也讓我對證券分析,行為經濟學和商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不知道自己日后能做出什么成果,取得什么樣的投資收益,但是如此不給自己設限制地去學習新東西本身就是非常有趣且愉悅的旅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無論是做投資還是做科研,我覺得這本書都會很有幫助。
這本書并不容易讀,可能只是因為我自己能力不足,才導致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終于靜下心把它讀完。如果你喜歡芒格,我猜你會喜歡西蒙和這本《Models of my life》。
另推薦這段時間讀到的一本小書《Tuesdays with Morrie》(中譯本《相約星期二》),這是一本關于人生意義的探尋和對話。本文中提到的其他書目我也讀過,時過幾年,我仍覺得這些書是非常值得一讀的,也推薦給大家。
感謝您的閱讀!
END
*該作者的觀點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價值大師中文站認可其投資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價值大師網都不對任何會員、顧客或第三方因使用網站上發布的任何內容或其他材料負責。本網站及網站發布的相關通訊中的信息無意成為,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本網站上的信息不以任何方式保證其完整性、準確性或任何其他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