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價值重塑
概述
正如ESG是企業經營方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各個要素也是相互交織的。
?
正如ESG是企業經營方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各個要素也是相互交織的。
例如,當公司遵守環境法律、并在更大范圍上關注可持續發展時,其社會影響視角下的標準就可能會與環境和治理標準重疊。
雖然公司的關注重點是環境和社會標準,但正如每一位領導人所知道的那樣,公司也永遠不可能將治理因素完全剔除。
事實上,出色的治理不僅需要掌握法律條文,還需要秉承法律精神。
比如在違規行為發生之前提前處理,或者確保透明度,以及與監管機構的持續對話,而不是僅僅提供正式的報告來呈現結果。
最近幾年,在ESG方面積極主動地思考和采取行動,對于企業來說變得更加緊迫。2019年8月,美國商業圓桌會議發布的新聲明強勢確認了企業對客戶、員工、供應商、社區、股東等相關方的承諾。
在這種新興時代精神的影響下,以ESG為導向的投資經歷了飛速的增長。全球可持續投資目前超過30萬億美元,相較于2014年增長了68%,相較于2004年更是增長了10倍。
社會、政府和消費者高度關注公司愈加廣泛的影響,投資者和高管也意識到明確的ESG主張可以保障公司的長期成功,這些都推動了ESG投資的增長。
投資規模表明,ESG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時尚,或一場讓人感覺良好的運動。
ESG理念在金融、社會、監管領域普及如此迅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符合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時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各個層面都形成了共識。
企業的消費者、投資者和社會公眾都要求企業公開披露并管理其外部性,外部監管者也通過加強監管將商業活動的外部性內化。
二是ESG框架本身具有包容性和靈活性,對實踐有清晰有力的指導意義。
ESG為企業、投資者、監管部門提供了較清晰的理念框架和可操作性的標準和工具,用以識別、內化經濟行為的外部性,并將其應用于企業治理、投資、監管當中。
綠色金融在“十二五”期間萌芽,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指引陸續發布,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在多地啟動。“十三五”規劃將綠色金融正式納入五年發展規劃文件。
2016年起,隨著《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陸續發布以及碳交易市場區域試點的擴大,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和碳交易市場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從區域性轉向全國性,并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初步形成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
監管方面,國內還沒有系統性的ESG信息披露規范,ESG披露以自愿原則為主,開展引導和培訓。
強制性披露要求局限于環境信息。2021年2月,四部門聯合印發《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建立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評價標準體系”。
國資委也于近期成立了社會責任局,職責包括“抓好中央企業社會責任體系構建工作,指導推動企業積極踐行ESG理念,主動適應、引領國際規則標準制定,更好推動可持續發展”。
ESG投資將環境、社會和治理指標納入考量,建立一套超越單純財務數據的評估框架,以更多元、更敏銳的觸角,預警尾部風險,識別潛在機遇,從而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比,提高價值創造韌性。
有數據顯示,ESG還可以影響消費者的偏好。
麥肯錫的研究表明,客戶愿意為“綠色環保”付費。雖然這在現實情況中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包括拒絕多支付1%的客戶),但在多個行業購買汽車、建筑、電子和包裝等產品的消費者中,仍有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綠色產品達到與非綠色相似產品相同的性能標準,他們愿意額外支付5%的費用來購買綠色產品。
在另一項研究中,近一半(44%)的公司認為商業和增長機會是啟動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動力。
公司獲得的回報也是貨真價實的。當 聯合利華(NYSE:UL) 開發出比其他品牌用水量少得多的洗碗液品牌“日光”時,它和聯合利華的其他節水產品在一些缺水市場的銷量增長一直比品類的總體增長高20%。
70多年前,芬蘭納斯特公司成立時還是一家傳統的煉油公司,現在該公司三分之二以上的利潤,都來自可再生燃料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產品。
ESG還可以大幅降低成本。除了其他優勢外,有效實施ESG舉措還有助于控制不斷上升的運營費用(如原材料成本、水或碳的成本)。麥肯錫研究發現,這可能會對運營利潤產生高達60%的影響。
這對企業有兩點啟示:首先,領導者應重視ESG,要在企業內部形成共識,設立相關治理架構,重塑企業文化,改進企業管理。
其次,ESG不只是避雷,ESG理念框架不僅僅包括風險管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可持續發展的價值體系,影響增量,即新業務、新投資。企業戰略決策也要充分考慮ESG因素。
*該作者的觀點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價值大師中文站認可其投資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價值大師網都不對任何會員、顧客或第三方因使用網站上發布的任何內容或其他材料負責。本網站及網站發布的相關通訊中的信息無意成為,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本網站上的信息不以任何方式保證其完整性、準確性或任何其他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