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的ESG真的行嗎?
概述
8月23日,2022年《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揭曉。海底撈因其在改善環境、保護員工、支持社區上做出的杰出努力,與阿里巴巴、京東等40家中國企業共同入選《財富》首份中國ESG影響力榜。
?
8月23日,2022年《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揭曉。海底撈(HKSE:06862)因其在改善環境、保護員工、支持社區上做出的杰出努力,與 阿里巴巴(NYSE:BABA) 、 京東集團(NAS:JD) 等40家中國企業共同入選《財富》首份中國ESG影響力榜。
《財富》認為,在中國的各個產業,尤其是在它們的頭部企業中,已經出現了不少ESG積極的踐行者。它們的行業地位意味著它們的實踐將對整個中國商業世界產生引領作用。
榜單中指出,在餐飲業,海底撈素以服務周到為品牌特色。它的社會責任也體現在社區面臨危機的時刻。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極端強降雨時,海底撈的50余家門店免費開放,提供庇護場所和免費餐飲服務。
在上海于2022年3月至5月發生的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海底撈的各個門店也通過開放社區團購、銷售簡餐、火鍋菜及自熱食品等方式全力保供。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海底撈的ESG到底如何?
?
環境
?
在ESG中,可能唯有環境是海底撈最拿的出手的東西了。氣候變化是全球人類需面臨的共同挑戰,去年9月,我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預計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需努力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今年兩會期間,“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等各項工作”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明確為今年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
為貫徹實現國家倡導的碳中和目標,注重綠色發展理念的海底撈聯動支付寶“螞蟻森林”推出——“吃貨一心,沙棘成蔭”公益活動,助力全球環保生態發展。
該活動依托于AR為互動入口,鼓勵消費者共同探索耕作,由螞蟻集團聯動核心ISV—螞蟻特工,從創意、AR技術應用、低碳互動場景等深度定制而成,AR交互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沉浸式體驗,也有效引導了全民綠色環保的正確意識。
?
社會責任
?
海底撈的社會責任做的一直值得人詬病,這些年,因為食品不衛生而被曝光和處罰的火鍋店中,最知名的莫過于海底撈。2017年8月,有媒體爆光了網紅火鍋海底撈兩家門店后廚衛生問題嚴重。
比如洗杯間、后廚的配料房、上菜房、水果房、洗碗間、洗杯間等各處均發現了老鼠的蹤跡。有的老鼠會爬進裝著食物的柜子里。比如清掃工作完成后,員工簸箕和抹布會被放入洗碗池內清洗,掃帚會被放在洗碗機傳送帶上面瀝水。
比如洗碗機上面沾的油,能把人給臭死,你爬在里面聞,味道超級大。而且,洗碗機內壁上沾滿了油漬和腐爛的食物殘渣,洗碗機內的蓄水池滿是黃色的污水。
比如還有一家門店,在每天下班打掃衛生收尾工作的時候,由于后堂下水管道堵塞,他們便使用供顧客吃火鍋使用的漏勺來清理堵塞的垃圾雜物。
當時這些事情引起了軒然大波,涉事火鍋店關門整改,整改過后人們逐漸遺忘了這件事情,排隊的客人依然絡繹不絕,并且在剛剛過去的8月25號海底撈也同樣爆出了以上問題,所以在社會責任上海底撈真的有待商榷。
?
公司治理
?
在五年前,排隊吃頓海底撈,還是一件值得在朋友圈炫耀的事兒;三年前,海底撈的美甲、蝦滑油面筋、生日長壽面,還能在抖音引發一波討論。而現在,你有多久沒吃過海底撈了?
近日,“人們為啥不愛吃海底撈了”登上微博熱搜,在話題下方,網友們吐槽連連——“太貴,我不配”“妙脆角有些店沒有了,寶寶玩具有時候也沒有,感覺高價買的服務縮水了”“味道和同價位的川渝火鍋相比沒有任何競爭力,很難留住回頭客”。
失去新鮮感和吸引力的海底撈,正在承受巨大的盈利壓力。8月14日,火鍋巨頭海底撈發布今年上半年財務數據:收入預計不低于167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201億元下降17%。
凈虧損預計為2.25億元—2.97億元,延續了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虧損態勢。同時,其曾在港上市4800億港元的天價估值如今跌至不足千億港元。
成立于1994年的海底撈連鎖品牌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自創立起就一路拔足狂奔,經過20余年的發展,在2018年9月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一度創造火鍋神話。
然而,從2021年開始,海底撈就走下了神壇。其財報顯示,2021年海底撈就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全年虧損高達41.63億元。
相比之下,海底撈日前公布的預計2022年上半年凈虧損2.25億元至2.97億元,盡管顯示其仍未扭虧為盈,但虧損幅度已大幅收窄。
經過我們的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海底撈的走低。一方面是經營成本走高。餐飲業在疫情影響下沉浮不定,并且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碎片化的行業,日常運營需要巨大的成本維系。
海底撈的支出大頭依然還是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和員工成本, 同期增長了 46.6% 和 53.7%,兩項成本占到了營業收入的近八成。
但從賬面上看,海底撈 2021 年的虧損還和去年大規模的關店動作有關。對此,海底撈方面解釋稱,今年3月到5月受疫情影響,國內部分餐廳停止營業或者暫停堂食服務,因此導致客流量有所減少;此外,因為集團實施的“啄木鳥計劃”,餐廳數量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
據悉,去年11月,為了挽救此前因快速擴張所導致的經營失誤,海底撈宣布將逐步在年底前關閉300家左右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門店,并同步推出“啄木鳥計劃”以求改善局面。
極海品牌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月海底撈在全國有1247家門店,去年12月有1326家門店,半年時間門店數量減少近80家,且關閉門店多集中在兩年前大舉擴張的三線及以下城市。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海底撈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其進軍縣城策略的失敗。
口碑下滑、漲價受阻,成立近30年的海底撈似乎也站在了自身發展的十字路口。
實際上,海底撈頻頻漲價或“變相漲價”被消費者詬病已久。其中最明顯的是2020年,小料從9元漲到了10元,三鮮和清油的雙拼鍋底從78元漲到了82元,撈派黃喉(半份)從26元漲到了31元,撈派豆花(半份)從14元漲到了16元,招牌蝦滑(半份)從32元漲到了37元。
同時,隨著餐飲業整體服務水平的提升,海底撈昔日的招牌服務也明顯地失去了吸引力。要知道,在餐飲消費中,服務更多是一種加分項而非必需項。當享受服務的新鮮感消失,消費者很容易不再為此買單,所以在公司治理上海底撈也不行,所以綜合來看,海底撈的ESG還是配不上它此次所得到的排名。
*該作者的觀點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價值大師中文站認可其投資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價值大師網都不對任何會員、顧客或第三方因使用網站上發布的任何內容或其他材料負責。本網站及網站發布的相關通訊中的信息無意成為,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本網站上的信息不以任何方式保證其完整性、準確性或任何其他方面。
?